范永鹏:审视俄罗斯领土变迁背后的认知密码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范永鹏在10月13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谈到了主体学和区域国情研究。正如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对他人的认识始终处于相互反馈和互补的状态一样,国家和民族也在观察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定义自己,同时又依靠自我认知衍生的概念来理解自己。 外部世界。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国家本身的知识可以称为学科学,而其他国家的知识则是区域性和国家性的研究。两者确实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其中,更为重要和紧迫的方面是课题。在解释这一点时,范永鹏将俄罗斯的领土变迁和认知演变视为老生常谈的案例。他说,俄罗斯的地区和国家认知度逻辑与西欧国家不同。这种差异的发展与沙俄领土扩张的过程密不可分。沙俄时期,俄罗斯长期向周边地区扩张,通过不断扩张吞并了大量领土。在这个过程中,原本属于“外部”的区域不断转变为“内部”的领地,“外部”与“内部”的界限不断缩小。独特的领土扩张模式,逐渐改变了俄罗斯人对地区和国家的认识,转变为自己对新的内部边界的认识——将外部地区纳入在内不再被认为是“接受他人”,而是被视为“自己领土的延伸”。在他看来,这个认知过程持续了近两百年,深刻确立了俄罗斯对内外关系的主要认知框架。在该地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认知逻辑发生了逆转。在国家版图的重组中,一些原本属于“己”范畴的区域被改为“他”,原有的“内部”空间被从外部剥离出来。范永鹏强调,这种逆向过程破坏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内外认知平衡,使俄罗斯内外地区关系陷入更加复杂、相互关联的状态;它不仅确立了自己的领土边界,也迫使俄罗斯重新评估和重组自己的认知体系和外部世界。编辑:陈毅 编辑:张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