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新德里到伊斯兰堡,两次爆炸相隔不到24小时,却几乎同时摧毁了两国舆论战场。起誓复仇的怒火被点燃了。此时,南亚大陆能否摆脱“攻击-指责对方军事威胁”的循环呢?两次爆炸造成近100人伤亡。 11月10日晚,印度首都新德里地标红堡附近发生汽车爆炸。红堡是印度总理莫迪发表年度独立日演讲的“国家门面”。这次袭击是莫迪自2014年抵达印度领土(克什米尔除外)以来首次发生的重大袭击。不到一天后,11月11日中午,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一枚自杀式炸弹引爆了他在地区法院大楼外的炸药……两声巨响不仅打破了墙壁,也打破了两国的理智。双方社交平台立即上线充满了“复仇”、“血债必须用血偿还”之类的字眼。印度总理莫迪在事发当天将这一事件形容为“阴谋”,誓言要“调查到底”,并强调所有涉案人员都将“被绳之以法”。巴基斯坦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指责这是“印度在该地区发起的国家支持恐怖主义的最严重例子之一”。然而,紧张局势的背后,事情却充满了诡异。谁是库存紧张?首先,时间到了。两起爆炸事件相隔不到24小时,地点均选定在两国境内。巧合还是精心策划?最新消息是,据《联合早报》11月11日报道,巴基斯坦塔利班组织承认策动了上次袭击事件。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这两起事件有关联。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与传统的今年4月,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当时正在沙特访问的印度总理莫迪连夜回国商讨对策,随后对巴基斯坦进行了报复。如今,正在不丹访问的莫迪刚刚在社交媒体上发誓要“彻底调查这一阴谋,严惩幕后黑手”。到底是历经磨难才获得了智慧,还是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怀疑?新德里电视台援引未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11日称,红堡爆炸案嫌疑人奥马尔与巴基斯坦“吉-穆罕默德”恐怖组织有联系。当地时间11日,印度内政部正式将爆炸事件调查移交给印度国家调查局。由于印度国家调查局只负责调查恐怖主义案件,印度媒体分析人士认为,印度政府承认这起爆炸事件是一起恐怖袭击事件。恐怖袭击。虽然印度媒体已经“结案”,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官方证实。印巴是否会再次开战一事,罪魁祸首的真实身份正在浮出水面,但真相往往首先被政治需要所牺牲。当前局势由一个复杂的三角关系构成:巴基斯坦指责印度支持巴塔,印度否认并指责巴基斯坦支持克什米尔恐怖组织,而巴塔在阿富汗活动,被巴基斯坦视为安全威胁。两国均处于紧急调查和内部评估阶段。然而,完全缺乏信任引发了一场舆论战,军方正在做准备。目前,印度陆军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边境地区已进入高度戒备状态。据印度《欧亚时报》报道,印度陆军可能会发起“辛杜尔行动2.0”,但为了避免重蹈空战的覆辙,可能会采用对称远程炮击、导弹打击、网络攻击等方式。当然,巴基斯坦也不甘示弱,宣布“处于战争状态”。战争一触即发,作为核邻国,印巴两国能否清醒地认识到恐怖主义的共同威胁,避免陷入民族主义情绪的陷阱,不仅关系到两国的安全,也决定着南亚和平的方向。编辑:秦扬科 编辑:李耀